2006年8月2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五版:旁听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小镇女工会主席
口述 林桂芳 整理 朱乔夫 慕容梦漪

  不久前,省总工会召开的“浙江省工会组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”上,共有4个地方的工会代表介绍了当地工会组建方面的经验,其中之一的就是台州温岭市泽国镇工会,工会主席林桂芳是惟一一个镇一级的、最基层的工会代表。这个中年妇女有一个小秘密,她在其发言稿上注满了拼音,原因是,她普通话说得不好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“土”工会主席,将泽国镇的工会组织,以星火燎原之势点燃了……

  也许,大家认为对着稿子念一遍是件很简单的事,可这对我来说,就不得了了。我要是说温岭话,外地人就听不懂,但要是我说普通话,不光是外地人听不懂,就连本地人也听不懂了。哈哈哈。
  像我们这一辈的人,很少有普通话说得很好的,这次参加电视电话会议,可真“害”苦我了,为了把普通话练好,我费了牛劲还不行。幸亏有人出了个高招,教我在发言稿上注上拼音,然后进行练习。这招还真灵,这一次,我想只要是中国人大概都能听得懂我的普通话了吧。
  我们工会总共就两个人,主席是我,还有一个副主席叫郑万铭。目前泽国非工企业工会的组建工作有这么好的局面,说到底,没有当地党委和政府各个部门的齐心协力,我林桂芳和郑万铭就是跑断了腿,磨破了嘴皮,也出不来一点成绩!
  记者同志,喏,我可先把话说在前头,如果是采访我个人的,免谈;如果是宣传我们工会工作的,我大力配合。
  温岭的非工企业工会组织从无到有、从粗放到精致、从以发展为目的到以完善为目标,一步一步走过来,不知有多艰难。
  泽国镇有几千家非公企业,但在1998年之前,企业工会组织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。你知道吗,泽国镇面积虽然只有60多平方公里,但人口却不少。按比例,私营企业更多,而且还屡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,比如国家建设部的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啊、省中心镇啊等等都是赚人眼球的事情。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就在我们泽国诞生。(注: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编著的《民营企业蓝皮书》写道:“1982年,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县工商局悄悄地给牧屿工艺品厂核发了“联户企业”《营业执照》,这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合作企业正式诞生”)。
  对于非公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来说,温岭市泽国镇更加具有代表性,90%以上的企业都是非公性质的。同样,非公企业劳动关系不稳定,职工权益难保障等普遍问题,这样的矛盾在泽国比我省其他地方要早凸现好几年。
  组建私营企业工会组织的第一波热潮,发生在1998年。要知道,在那几年,非公经济的较早发展及随之而来的问题,逼迫着政府部门更早地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。不做不行啊!
  你来采访前,相信对我省非公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有过一定的了解,不是吹牛,目前,我省其他地方还正忙着组建非公企业的工会组织,而我们的组建工作都已经基本完成了。如行业工会啊、规模以上的企业的独立工会啊等等,目前全镇已经有92%以上的职工加入工会组织,反正一句话,哪里有职工,工会组织就建到哪儿。接下来的工作,按照我们温岭市总工会组宣部部长李齐富的话说:“饼已经摊好了,接下去要加香油、葱花,让它变得更可口。”
  2005年,泽国镇3050家非公企业的7.5万名职工,创造了工业总产值155亿元、财政收入3.68亿元的成绩。应该说,健全的企业工会组织在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,因为它化解了大部分劳资纠纷,保障了职工、企业的权益。虽说面对成绩是喜滋滋的,可回想当初“摊饼”的时候,可真费心劳神啊。

  难到什么程度?嘿嘿,我说个故事给你听吧。那是我们工会组建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“钉子户”,真正说得上是“破冰”两个字。
  台州“荣时”打火机公司现在是我们温岭的大企业了,1998年,当时的总经理陈荣高三十出头,刚刚把公司从上海迁回家乡,称得上见多识广。
  记得第一次上门做工作,陈荣高甩过来的第一句话差点没把人噎死。他说:“我建工会干什么,我在上海见识过了,工会就是联合职工跟企业唱对台戏的!”这个陈荣高,对企业内部建团组织、建党支部倒是积极支持,惟独建工会,不仅有很深的成见,甚至还非常反感,一谈到这个问题,他就显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。
  没办法,工作总要做的。直的不行就拐着弯儿做喽!
  于是我们把目光瞄准了当时“荣时”公司的团委书记周成志。这个周成志是个人才,曾在上海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干过,不仅专业技术很过硬,而且眼界也宽阔,不光陈荣高对他非常欣赏,就连我们在谈话中也感觉到这个人见识不凡。
  当时凭直觉,我们就认定周成志是组建“荣时”公司工会组织的最佳人选。于是,便婉转地委托他促成“荣时”公司的工会组建工作。周成志非常了解老总拗直的脾气,他告诉我们,与其苦劝老总建立工会,不如等待时机,让事实说话。
  时机很快就出现了。
  一名安徽籍职工,辞职时因不愿按厂规支付工作服的费用,与公司发生了争执,公司里的老乡为其出气,竟然发动了公司里的其他安徽籍职工集体罢工。此时周成志主动参与了纠纷的处理,由于处理及时,罢工事件只持续了一个晚上,第二天就顺利解决了。小部分自愿离开的职工,由公司当场结算工资,而大部分的职工选择留下,生产很快就恢复了。
  第二天下午,吃了苦头的陈荣高按照周成志提出的方案,召开了职工恳谈会,让职工提想法、提意见,晚上又亲自做东,请职工们吃了顿饭。
  我后来才知道,周成志就乘着这个时机,向陈荣高说起了企业建立工会的各种好处。周成志的说法和我们当初做陈荣高工作时的说法一样,即职工需要一个表达想法和意见的地方,工会就是他们的倾诉平台。工会能发现企业的“小错”,而没有工会,“小错”就会演变成“大错”。就像这起事件一样,那名工人不满支付工作服的费用,这种小事如果当初是由工会处理的话,何至于闹到停产,最后还走了很多人。因此,周成志让陈荣高明白了一个“小错”不改,“大错”吃亏的道理,并进言企业要想健康发展,工会不能少。
  那次,陈荣高没有反对,不过,还是没忘了嘱咐周成志,说工会可以建,但建起来后,做做表面文章就够了。但对企业忠心耿耿的周成志却不这么想,他利用这个机会,建立歌舞厅、棋牌室、图书室等职工娱乐场所;还出黑板报,办知识竞赛、技能大赛、评选优秀员工;召开职工大会、设立民主信箱,各方面关心职工所需所想。陈荣高发现,这些工会活动非但没有给自己带来麻烦,反而提高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技术水平,职工流动率也大大下降。
  现在,“荣时”公司工会会员由成立之初的30余人,增加到现在的700多人,企业职工人人都是会员。事实胜于雄辩啊!现在我也常常和陈荣高开玩笑,说要不是我们镇工会“收买”了他的心腹大将,企业哪有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呀。陈荣高呢,现在的态度当然不一样了,对工会不知有多支持。他还常常说“多亏了周成志”呢!
  反过来说,我也非常感谢“荣时”公司的陈荣高,因为“荣时”建立工会的举动,正是给泽国的非公企业做了个极好的榜样。之后,泽国镇非公企业的工会就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起了。

  当然了,也不是说有一家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带头了,事情就一帆风顺了,毕竟观念这个东西不比其他,很难说改变就改变过来的。说实话,很多企业认为,工会似乎都是对企业不利的,不是闹着要加工资,就是闹着要减少工作时间什么的。我真的希望,你们媒体要好好地宣传一下工会组织的职能,告诉大家工会到底是干什么的,别让这么多人对工会产生这么深的误解了。
  我告诉你我亲耳听到的一些对工会的说法,你就会感觉到这的确是一件严重的事情。当时,非公企业的老板中有一种流行的说法,按照现在的说法叫做认识误区,其一是说非公企业一旦建立工会,就会对企业的职工开展维权宣传,那就是“猫教老虎上树”,职工一旦学会“爬树”,以后碰到劳动争议,解决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;其二,认为工会是维护职工权益的,维护了职工的权益,当然就损害了老板的权益,企业何苦要弄几个人来当工会干部,设立一个“吃里扒外”的组织呢。
  不要说老板们害怕建立工会,就连职工也一样不看好。一些私企的职工甚至认为,工会干部是老板聘用的,拿的是老板给的工资,屁股还不是坐在老板一边,工会不就是摆摆样子的嘛。更气人的是,我们当初物色的几名认为条件还不错的、可以担当起组建工作的私企人员,他们也不愿出力。担心一旦成了工会干部后,工作起来会两头受气,到时候究竟是站在职工一边,还是站在老板一边?他们认为,私营企业的工会干部,都是老板聘用来的,叫你留就留,叫你走就走,连自身的合法权益都难保障,还谈什么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。唉,误会真的很深,对《工会法》也极端缺乏了解。其实工会干部是职工选举产生、上级工会批准的,任职期间哪能说走就走,由老板说了算呢。
  呵呵,不过现在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,就像今天这么大的太阳,我早上骑着自行车连续跑了几家企业,脚步还是很轻松。哈哈,这可要感谢这些企业没给我吃闭门羹哦!不过,“热脸孔贴冷屁股”的事情还是有的,只是现在的心情和以前不一样了,比方说前段时间郑万铭去一家小企业,那家企业的老板还是老观念,而且态度也非常生硬,好像我们劝他组建工会是骗他一样。坐都不叫老郑坐一下,水也不倒一杯,幸好老郑的脸皮已经磨“厚”了,要是1998年那会儿,准得把他气得半死。